這次要介紹的是改編自維多利亞女王逸事的《女王與知己》,電影敘述維多利亞女王(茱蒂丹契 飾演)晚年在位時所發展出的一段出乎意料卻又真實的友誼。年輕的阿卜杜勒(阿里扎勒 飾演)是個監獄管理員。他特別從印度飛到英國去參加女王登基五十周年慶典,卻得到女王的注目。女王在質疑與抱怨因為她的頭銜而帶來的不便時,兩人變成了意想不到的同盟,彼此忠誠與相互依賴,然而她的家人與幕僚卻千方百計的想要阻撓。隨著友誼的加深,女王對無時無刻變化的世界有了嶄新的看法,也重獲了對人性的信心。電影以詼諧有趣的方式,透過這段友誼的視角,一窺大英帝國的種族、宗教、權力等問題。
到底是怎麼樣的因緣際會,讓身分、地位、背景和年紀都南轅北轍的英國女皇和印度僕役,在人人都各懷鬼胎的宮廷裡成為忘年之交呢?這想必是大家看到預告片的第一印象,同時也是《女王與知己》最有趣的地方。《女王與知己》在結構上大致分為「相知」和「相惜」兩個部分,既有天差地遠的兩人衝突卻歡樂的神奇邂逅,也不乏在政治風暴中體認彼此重要性的真心誠意,雖然還是有著宮廷中永不止息的勾心鬥角,但卻也不失這段逸事的暖意和趣味。
在相知的部分上,《女王與知己》的處理是非常巧妙的。當年阿卜杜勒的日記被發現後,其實外界一直揣測在人生的桑榆晚景,女王和僕役之間確實有著曖昧情愫。《女王與知己》選擇用外表的一見鍾情當作兩人關係的萌芽,卻用兩人內在因成長背景而截然不同的所見所聞,透過分享並擴大彼此眼中的世界使這段難得的關係向下扎根。「他們到底有什麼好聊的?」在對權力感到厭倦的夕陽餘暉,深宮或許就像個籠子,而阿卜杜勒不受禮教約束的攀談,和宛如一千零一夜般深不見底的話匣子,卻能讓女王重新找回生命的趣味,帶著她足不出戶的遨遊四方。縱使是阿卜杜勒掩頭遮面、全身上下都被罩袍罩住的妻子,對百無聊賴的女王來說都是新奇的、美麗的。
也因為這層內在的交流,讓電影能明確的處理兩人之間的愛情問題。兩人的關係雖然是因為阿卜杜勒的一張帥臉而開展,但深深繫牢他們的,卻是那份拓展彼此視野的真心交流。而因為這美好的相知,他們相惜。面對感情的錯置,面對王公貴族的步步進逼,女王始終捍衛著她生命中少數真心的朋友。背負離鄉背井的壓力,慘遭皇親國戚的打壓,阿卜杜勒依然忠心不二的陪著他的女王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以「永恆的宴會廳」泰姬瑪哈陵作為兩人最後的承諾,更清楚的詮釋他們在彼此的生命中有多麼重要。
而雖然有著宮廷中的風起雲湧,《女王與知己》夾雜歡笑的處理方式,卻也維繫了電影的暖心調性。面對英國和印度的歧異,《女王與知己》卻沒有濫用女王在國宴時決定用餐節奏所展現出的無上權威,而是真心的去呈現女王對於印度文化的好奇和喜愛。在強迫王公貴族跟他一起喜愛甚至參與這些文化的時候,卻也深刻詼諧的用他們的嚴詞反對或背地裡的murmur,幽默的帶出他們的歧視或對權力的深切慾望。除此之外電影也透過兩人源自所屬階級對於詩人、作家的衝突看法營造笑料,這樣的手法到了阿卜杜勒的妻子和岳母來訪以後,穆斯林女子的面紗所帶來的文化衝突更是搞的這群王公貴族啼笑皆非。唯一可惜的是電影尾段卻用了過多的權鬥去證明他們的相惜,而沖淡了前面營造出的暖心氣氛。
透過這段忘年之交,《女王與知己》不只輕鬆卻深刻的頗析了王公貴族在宮廷中不為外人道的爭權醜態,維多利亞和阿卜杜勒的友情,更清楚的詮釋了何謂友情。非因外貌,無關年幼,友情就是那份樂於分享,希望彼此都能過得更好的真切心意。
柏C的推薦指數:8.4分
柏C的2017影評/心得總目錄[點我]
歡迎按讚追蹤我的FB粉絲團[點我]
延伸閱讀:
真人真事改編電影:
暖心歷史電影:
《女王與知己》分享彼此眼中的世界 #有雷 《女王與知己》選擇用外表的一見鍾情當作兩人關係的萌芽,卻用兩人內在因成長背景而截然不同的所見所聞,透過分享並擴大彼此眼中的世界使這段難得的關係向下扎根。 「他們到底有什麼好聊的?」在對權力感到厭…
由柏c的電影雜記貼上了 2017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