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C愛讀書

《起源》讀後感

#起源 #Origin 
#DanBrown #時報文化

「雖然柯許終究放棄了符號學的舊世界投向電腦的亮麗潛力。」

在故事的倒數十章,我差點想要用書中的這句話來形容創造世界上最迷人的型男教授之一,深諳宗教與符號的丹・布朗,但在最後「平淡」卻劇力萬鈞的回馬槍後,我發現終究我還是太低估故事大師綜觀「兩個世界」,而不倒向一方的功力了。

《起源》對於所有讀者來說,應該都是一本必須配著Google才能領悟箇中趣味的作品。一些人探尋的是西班牙「舊世界」的獨特風光,另一群人則是試圖了解機器學習「新世界」的無窮潛力。Dan對於巴塞隆納和畢爾包的迷人描寫,真的讓人想立刻踏上旅程;另一方面,對於AI及背後基本概念的引入也完全符合科學現實,大概是本科系畢業看過最欣慰有感的人工智慧橋段。(特別是這本書有一部份還是在辦公室看的)

然而雖然需要搭配Google服用,《起源》卻是我認為讀起來最順暢的蘭登系列小說。整部作品的「符號」基本上由圖像、抽換及重組字詞扛起,除了最後一組神秘email的變位,透過譯者的敘事應該都能輕易了解。

而減少了「符號學舊世界」的Dan Brown並沒有閒著,有別於以往型男教授配知性女主的「文青風007」組合,這次更添加了比目前已知AI都更先進的合成智慧「溫斯頓*」一起搭檔。不得不稱讚作者對於人工智慧的描寫實在很細緻,基本上就是個和旁人無二的「人性化」角色,但在關鍵時刻又會有唸稿感、平靜等機械化的特徵。在《起源》中舉凡各式各樣實際與知識上的困境,AI都能以神通廣大的方式加以排解,值得慶幸的是在凸顯AI的強大之餘,Dan也不忘讓它暫時下線,畢竟小說若是太一帆風順,就少了深吸一口氣的關鍵時刻。

整部《起源》基本上圍繞著電腦科學家柯許對於人類兩大疑惑的全新觀點「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往哪裡去?」在蘭登和美術館長安布拉・維達緊湊卻衝突地佐以西班牙舊世界神殿、教堂的明媚風光,以及前衛藝術、建築家的過程中吊足讀者的胃口。透過進化論,我們清楚知道我們正在一個「無限通道」上演化,然而對於起點在哪,各門各派的宗教和科學界從隨機產生到外星生命的歧異說明了一切。

Dan在書中借用了MIT教授Jeremy England「宇宙有目標函數,要最大化熵(Entropy)」的理論,並假象有一台足夠強大,能夠模擬創世複雜環境的超級電腦,證明人類是創造宇宙中「混亂」的有效產物,以小部分的有序來實踐最大的無序。看到這邊很容易以為Dan一頭栽進了「亮麗潛力」,好在書還有幾十頁,Dan最後的回馬槍,將書中討論的層次推得更高。

《起源》中提到的藝術家威廉・布雷克,建築師安東尼・高第,以及MIT的Jeremy England都是「兼具信仰、前衛,與理性」的代表,書中柯許的研究解決了創世時刻的問題,然而當我們再向前一步思考「宇宙的目標函數」是如何產生的,依然是一個無法被證明的「無限通道」。書中的科學確實解決了問題,然而若過度延伸,同時又將演變成另一個殉道者的「創世紀」。

因此在科學振奮人心的高潮過後,Dan最後揭曉了「極端主義者刺殺柯許」這件延燒全夜、貫穿全書的重要事件幕後主使的身份,宗教必定極惡嗎?AI極大化目標函數的過程,必定符合所有現代道德與價值觀嗎?

「黑暗的宗教離去,而甜美的科學主宰。」
「…讓啟蒙的宗教能繁盛。」
-威廉・布雷克《四天神》

在重新打破宗教與自然界線的聖家堂下。

丹布朗訪台演講會的紀念書袋 & 流水後鐵製票券:

*想更瞭解書中溫斯頓(hill@church)的命名來源邱吉爾的話,可以參考《最黑暗的時刻》影評。和書中的柯許一樣,因為蓋瑞歐德曼的演出,我也相當喜歡邱吉爾,然而Dan在書中最後的回馬槍,讓我有點稍稍遲疑柯許與邱吉爾共享的多才多藝與自信,是否有因為AI的介入而稍稍變質。

柏C

自從看過《全面啟動》以後深深愛上電影的斜槓AI工程師,電影文章散見於 ETtoday 新聞雲、udn噓!星聞、開眼達人影評、幕迷影評以及PTT Movie板。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