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觀音》冷感無愛直到麻木不仁|影評.心得

smv_data-302-m.jpg

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棠府,住著三位不同世代但一樣懂人心的女性,沒有男人的棠家,一向由棠夫人(惠英紅 飾)主持大局;在權貴間穿針引線,個性如刺蝟般的大女兒棠寧(吳可熙 飾)為求母親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兒棠真(文淇 飾)多半靜靜觀察,唯母命是從。直到某天,棠家親密友人慘遭滅門事件爆發,三人各自被牽扯其中,一向以大局為重的棠夫人,為了守護一切,用盡心機,卻讓三人走向不同的命運…這次要介紹的是入圍金馬54七項大獎,並奪得觀眾票選、最佳劇情片、女主角與女配角獎,由《女朋友.男朋友》楊雅喆執導的《血觀音》。

photos_23825_1505187658_258baf46028e6c6390907fa54ef9b18a.jpg

抱著對拿下本屆金馬四項重要獎項,堪稱金馬54最大贏家的《血觀音》一探究竟的心情,看完電影以後,我必須承認我是極度失望的。《血觀音》錯綜複雜、環環相扣且首尾呼應的劇本固然是在台灣電影中少有的精湛細膩,但論女人心計和勾心鬥角,《血觀音》的敘事張力遠遠不如《攻敵必救》中潔西卡雀絲坦化身政壇女刺客縱橫捭闔的俐落手腕來得刺激酣暢;論精密布局揭盅後的綿延餘韻,《血觀音》的長鏡頭也不像《台北物語》和《佈局》一樣令人久久不能平復;論電影意象的影射和諷刺,更少了《自畫像》和《獵殺星期一》中那種令人或絕望或毛骨悚然的氛圍與壓力。作為年度華語電影的最高指標,《血觀音》雖然精妙卻也僅止四平八穩,實在很難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photos_23825_1506585904_f5d05d7b51d58c62612f8cad42c622ca.jpg

對於最佳女主角惠英紅與最佳女配角文淇,藉由劇情上棠夫人逐漸將棠真培養成另一個和自己一樣「無愛」的權謀機器的過程,再加上部分劇情雙重版本的設計,文淇確實很好的詮釋了棠真從奉承母命、嫉妒扭曲到冷感無愛,那段小女孩的天真單純被抹煞的乾乾淨淨,病態的墮落成一個靈魂已死,空餘算計軀殼的凋零過程。「沒有狠過,又哪來的淡呢?」反觀惠英紅的演出,或許有人會說,能把手足骨肉當作棋局中的棋子擺布,並為了最終的勝利果決的落子棄子,那樣的淡才真的可怕。但對我來說,《血觀音》的敘事手法和惠英紅的演技層次卻完全沒有心計盤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戲劇張力,於是《攻敵必救》中的雀絲坦就好比金庸筆下的黃藥師一樣亦正亦邪卻依然使人傾倒,而惠英紅的表現,卻只能是岳不羣般扁平的極惡之流。

photos_23825_1511248351_a563cd8568bea23c80cfca0b0d78ec33.jpg

而《血觀音》中棠夫人完美的多層次黑吃黑詐局,不只沒能讓惠英紅的角色足夠鮮活立體,過於失衡的敘事比例,更讓這個本該精彩無比的絕局變得欲振乏力。林夫人隱藏自己會說中文的事實,縣長特助的暗自行動,棠夫人把棠寧、MARCO等一手好牌打得淋漓盡致的不擇手段,這場開發案背後的千絲萬縷、各懷鬼胎和利益糾葛,《血觀音》卻都從棠夫人的視角用一種很理所當然,成竹在胸的手法敘事,並把大部分的心力放在棠家三代身上。《血觀音》運用大量的字句和符號去影射棠夫人把棠寧當成工具的無愛,蘋果與棠真的成魔,以及棠寧在兩組母女關係中的糾結。可雖然電影用吳可熙顫抖卻堅定地不斷呼喊「一定要活得像人樣!」的「熱」去對比棠夫人和棠真的「冷」,但整部電影的調味卻過於過火,即使柯佳嬿在簡簡單單的短短三幕中便展現神級演技,詮釋出更勝惠英紅和文淇的「冷」,但在冷感無愛到麻木不仁以後,溫度的對比卻早已失去意義,少了感同身受的戰慄,「咯…咯…」*病房中的最後一顆長鏡頭只餘自溺的窒息聲響。

photos_23825_1509007605_33e94ab5e7c404330c8911356481028b.jpg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失敗的電影,而是集體的沉淪。」

「我是為你好。」(不是電影裡的那種喔!

找來台灣歌仔說唱(唸歌仔)表演藝術家楊秀卿以說唱方法呈現台灣獨有的草根氣息,並從國片少有的心計題材出發結合詭譎難測的人心,片中配樂《卡門*》的選曲更是無比精準,也因此《血觀音》確實是一部走出去的國片。但在商業與藝術,意境與意象*中的游移和舉棋不定所造成的尷尬窘境也註定讓電影走不出去。在今年,在2017年,有以角色妙喻兩岸關係與社會現況,雖然絕望卻也隱見希望的《自畫像》;有執行面一團糟,但卻深刻反諷台灣社會從市農到工商無所不謬的《台北物語》。衷心希望大家能在錦上添花之餘,在日常選片時也多多鼓勵許多精彩用心的華語作品,讓更多的好作品能因為我們對國片的愛而被看見。

「沒有人是局外人。」

不要單單服膺於一種審美觀,我們一起把國片做大。

*「咯…咯…」是惠英紅得知被棠真強制急救後,唯一能發出的絕望喉音。

*《卡門》:敢愛敢恨的西班牙吉卜賽女郎卡門生活在感官世界裡,受著愛欲的驅使前後愛上軍官何塞與鬥牛士艾斯卡米諾,最後以卡門身死作為三角關係的悲劇收場。

*這邊的意境為電影氛圍所帶出的情節張力,意象則是隱喻、影射與抽象的符號解讀。

柏C的推薦指數:6.8

(不否認本評分有因為本片為最佳影片而較為主觀嚴格。)

柏C的2017影評/心得總目錄[點我

歡迎按讚追蹤我的FB粉絲團[點我

延伸閱讀:

老樣子,被抓來比較的(然後就剛好五部了):

《攻敵必救》奇(貝戔)招迭出的選戰實境秀

《台北物語》風水世家在台北

《佈局》比白海豚還會轉彎的局中局中局中局

《自畫像》畫出臺灣的真實樣貌

《獵殺星期一》或會成真的未來世界

#金馬54最佳影片 #為大家介紹片中演得最好的柯佳嬿 #雖然她只有三幕 #好久沒看電影看得這麼絕望 #播完我真的鬆一口氣 《血觀音》冷感無愛直到麻木不仁 #微雷 《血觀音》中棠夫人完美的多層次黑吃黑詐局,不只沒能讓惠英紅的角色足夠鮮活立體…

柏c的電影雜記貼上了 2017年12月5日

You may also like

23 則留言

  1. 垃圾戯。 一味靠鏡頭搖晃故作陰沉。 鏡頭無聊賣弄。像棠夫人教孫畫畫,用甚麽好象王大家衛“一代宗師”的鏡頭飛幾下。她是商人,從來無提她畫得好呢。

    孫女于海灘逃跑,用搖鏡表達驚恐係十分低層次。

    卡拉ok房裏,敷淺的對白“找個夠班的同我傾,還易為睇緊”古惑仔“

    唔掂處未能盡錄。

  2. Hi 你好~
    畫畫那邊主要是在暗示棠夫人唆使棠真對翩翩下毒手。
    其他兩處你提到拍得不好的地方,我也覺得《血觀音》確實拍不出張力,以此作為最佳影片,真的令人有點失望。

  3. 我覺得血觀音不應該用來與其他電影做單一評比,基本上影片中所有元素都為了凸顯主題“血觀音”(滿嘴佛經及我是為了你好卻還無愛的棠夫人),政治掛鉤與黑吃黑劇情只是故事線發展,誘發棠家三代的黑暗面,所以我認為劇中根本無須特別著墨在魔高一丈等部分。
    由整體敘事及故事裡,觀眾體會到三位主角與血觀音的共鳴實為重要
    如同 大紅燈籠高高掛 裡的男主角是誰大家並不很重要,導演也無須多述,篇幅都在訴說紅燈籠與各個老婆之間心境
    單純個人看法提供參考

  4. 我自己覺得我會有這樣感覺,是因為片商不當的宣傳手法還有網友太誇張的造神口碑(例如導演好敢諷刺國民黨之類的~),假如當作一部一般的國片看待,或許我就能比較理性的去剖析《血觀音》的藝術價值。

  5. 我想我之所以淺,是因為這部電影沒有好看到讓我想要用比較深的角度去欣賞它。然後比起電影劇本背後的內涵,我覺得要先能吸引觀眾想繼續看下去,那才是更重要的。

  6. 看完影評後,又看了您其他推薦的影片評,其實希望您用更客觀的角度去評判這片,不要因您最後所言的因是最佳影片而有高標準(畢竟又不是它自己說他是最佳影片的)。一樣米養百樣人,自己本身較喜好劇情類影片的觀影者,所以您極度推崇的《攻敵必救》我只覺得劇情空泛,雖然敘事精彩且主角演技精湛當下看覺得很過癮,但看完回韻這片時會因角色刻劃不足及過於緊湊的張力,而導致缺乏共鳴,但後來看了導演解說後就能理解,也會覺得瑕不掩瑜,《攻敵必救》確實有達到它當初的一定標準。畢竟當初導演拍這片時,就是以其片名為發想,想呈現出這主題,所以人物刻劃在時間有限制的電影上,難免要有所取捨。可我不會覺得這部片有比《血觀音》出彩,兩者本身的訴求就不一樣的,何必拿來比高下。拿此來比較會讓人覺得您過於刻意貶低《血觀音》的敘事手法跟戲劇張力,而太過褒讚了《攻敵必救》。如果您有深刻了解或觀看過導演解說,理解其兩位導演對影片的定義和本質,那就會了解兩者本身就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您當然能說那是導演的本事,不是看的人該去理解的。但既然您未了解過,又如何能這樣相互比較評判,說對方比不上對方呢,那只是您對於影片的喜好,而非是一個影片的好壞。我會說我喜好劇情類,是因為我感覺您並不是特別喜好這類,所以才會對《血觀音》有如此的評價,甚至拿了本就不能拿來相互比較的電影來做比較。雖然《血觀音》戲劇張力沒《攻敵必救》強烈,但的雀絲坦並不是亦正亦邪的黃藥師,她本身就有自己的價值觀跟行事準則,無關正邪(請回味片尾,謝謝)。而棠夫人也不是岳不群般扁平的極惡之流,她是真的會存在現實的小人。雀絲坦的高超心機盤算是為了讓劇情能在攻敵必救這主題上發揮最大的張力,但棠夫人的可怕果決,張力不在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是在人性的泯滅。
    兩者本身着眼的就不同,您到底是如何可以放在一起比評的,對此我也深感疑惑。
    想來在您眼中潔西卡·崔絲坦的美麗強悍跟惠英紅似有若無的高貴背後的冷血,美麗的還是比較合您的口味,畢竟惠英紅在表現手法上並沒有您說得如此差,但您卻如此評價,我也只能如此為您在心中解套。
    《台北物語》雖然大部分人覺得可笑,但我從頭看到尾卻沒笑過,也不懂這部片有何可笑。或許它沒有精緻的畫面,演員的好演技等等大家覺得該有的東西,但看《台北物語》時我覺得很有親切感,因為他們生澀,所以更像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場景很本土,所以會讓人覺得好像是隔壁家的巷子拍出來的。所以其實我不太能理解它為何具有娛樂效果,也不能理解為何它不具有知識性。知識性的話,難道它呈現的荒誕不是種知識嗎?這世上真的有人醫生說什麼就信什麼不去考究,差別只在於他們沒錢可以去環遊世界而已。也真的有上流的夫妻貌合神離,只是表面做戲。還有都更影響了小偷的人生(是否有想到過永春都更案),難道不會發人生省具有知識性?
    在我看來《台北物語》會被嘲笑只是因為大家對能在八點看的鄉土劇免錢的改到了大螢幕花錢看,所以才感到覺得是爛片吧,雖然它有很多奇怪的地方,但至少故事架構完整清楚,我想比很多劇情內容只是特效片的電影來得好吧。螢幕大小跟是否花錢去觀看,不該是評價一部影片好壞的前置標準,而既然您這部也有不錯的評價,那《血觀音》如此低標的評語,甚至表達了無法好好看片的想法,我真的滿驚訝的。因在我看來《血觀音》並沒有到無法好好看的程度。棠真逃跑的戲,我其實覺得很有張力,在觀影的那刻深刻的感受到兩人的分道揚鑣,而心中本期盼棠寧能自由的希望,卻很張力的下一刻被撲殺。這部分搖晃的鏡頭,讓我感受到了惶恐想逃離的腳步,到底她想逃離的是被束縛的恐懼還是內心深處想回頭的心意,這部分我覺得後來的特寫跟運鏡,也表現的還不錯。我想可能是您一開始就無法好好觀影,所以才覺得差吧。所以長鏡頭比《台北物語》還平復的快這部分,我反倒比較好奇您對《台北物語》的哪個長鏡頭久久無法平復?
    《獵殺星期一》劇情鋪排很得宜,人物相互的糾葛應對也很不錯,當中令人或絕望或毛骨悚然的氛圍與壓力是很直白並殘暴的,因為導演就是想要這樣的戲劇手法。但拿《獵殺星期一》來說《血觀音》營造的不好這部分,我只覺得兩部片本身敘事的觀點就不同,並無好與不好的分別,只是表現手法觀影者是否對胃而已,想來您只是挑了片放上來,好後面有連結可以放吧。
    會寫這麼多並非是對您有何意見,而是既然您說了[衷心希望大家能在錦上添花之餘,在日常選片時也多多鼓勵許多精彩用心的華語作品,讓更多的好作品能因為我們對國片的愛而被看見。] 那就該更客觀的去看這部片的藝術性和其對臺灣影視所以延伸出的價值性。您的影評並沒有讓我看到您所謂[多多鼓勵許多精彩用心的華語作品,讓更多的好作品能因為我們對國片的愛而被看見。]的想法,看完您的影評後如果我是沒看過《血觀音》的讀者,有極大的可能就不去看這片了,而這樣也會讓他人失去了欣賞一部好的影片的權益。
    吸引您的是張力狗血的電影,所以您對文藝過於隱晦的作品不偏好,那沒關係。但所有的電影都有其本身的價值該被去尊重,不該被拿來互相比較,一樣米養百樣人,您可以說《血觀音》不符您的觀影習慣跟體驗,但它不該如此被您貶低。(不好意思或許您並無這個意思,但看完影評後,我只有這個感覺)
    也或許是您是想用反諷的方式來激勵國片?如此"獨特"的鼓勵方式,確實是別出心裁,用心良苦啊!(笑)

  7. Hi
    首先感謝您願意打這麼長的一篇文字回覆我,對於您覺得我拿《攻敵必救》、《台北物語》與《獵殺星期一》和《血觀音》亂比較,並貶低《血觀音》的問題,我覺得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背後創作的出發點固然重要,但對於電影來說,更重要地其實是劇情。只有當電影的故事是吸引人的,是擁有足夠的情節張力的,才真的有可能徹底地把電影背後想講的、想說的傳遞給觀眾。
    而這就是我眼中《攻敵必救》和《獵殺星期一》與《血觀音》的分野,在《攻敵必救》中,每一個情節都是為了雀絲坦的形象,為了議題正反兩方的膠著戰況服務,到了《血觀音》中,幾乎所有的橋段都是在描繪棠夫人的這個局,結果整個局拍得非常平悶無聊、缺乏張力且相當混亂,最後過於草率和一廂情願地以「棠夫人人性泯滅所做出的完美佈局」結束局的部分,這種說法對我來說是不成立的。至於雀絲坦的形象,可能是我用語不當,她其實就是和黃藥師一樣讓人感覺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但是棠夫人怎麼樣的一個泯滅法,除了在棠真身上的那一部份,我真的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而會拿《獵殺星期一》和《血觀音》比,則是想比對兩部電影最後一幕的呈現方式,《獵殺星期一》通片高度聚焦在人口問題上,最後一幕新生兒的景象當然是充滿震撼力的,《血觀音》除了棠真棠寧分別的橋段(也是全片我唯一覺得還不錯的橋段)之外,在我感覺上並沒有其他情節是在營造棠夫人人性的泯滅的。事後看當然知道有這個局,就是因為她人性的泯滅,但在看完電影的當下,棠真墮落,成長為另一個棠夫人的過程卻是讓人覺得還蠻猝不及防的。
    最後說到《台北物語》,假如你有注意的話,《台北物語》的序幕和最後的一顆長鏡頭其實是呼應的。農夫和孫子對住在豪宅裡的台北人指指點點,片尾議員緩緩地走出陽台,台北生活的迷茫和荒謬,至少我是感覺到了。比起《台北物語》通片都高度聚焦在台北的荒謬,《血觀音》雖然也有菩薩擋災這樣前後呼應的安排,卻讓我強烈地感受到楊雅喆對觀眾的不友善。整部片的劇情有過多的隱射,但卻都說得不深,甚至連最重要的人性泯滅都只能靠最後一場戲拉尾盤。這樣蜻蜓點水的敘事手法,觀眾要上網看許多介紹、訪談才能感覺到別的電影映畢後的那種餘韻,電影本身就該是個完整的作品,而不是靠導演的訪談來補足。當一部電影純純粹粹的變成導演的社論專欄,這樣的電影,能說是一部好的電影嗎?
    所以我確實是想鼓勵大家去支持一些拍得比較好的國片,能拍出、傳遞出導演想說的理念和價值當然是值得肯定,但放掉了最重要的劇情,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8. 柏C您好:
    十分感佩您的重視並且認真回覆,您能如此迅速地回應這裡對於您用心的經營表示尊敬。但我想先總結我想表達的想法,我說的這些片都是我看過並且觀影的想法,這本身就是具主觀性,就劇情表現手法來說我喜歡《血觀音》和《台北物語》這類的方式,就戲劇張力和觀影當下的體驗來說《攻敵必救》和《獵殺星期一》確實較為出彩。但我認為在評論一部作品時,拿架構差異明顯的作品來比較,而且大部分是為了貶抑的效果,會讓閱讀者用之前觀看這些作品的觀影體驗來評定《血觀音》是否有可看性,這點其實某種程度會扼殺了他人觀看此片的機會。(之前有位訪客也同樣提過這件事)
    您可自行連結回您下方其他的影評看看,其他的影片您很忠實的呈現了你對作品的感想及觀感,也幾乎不會把評論的影片跟其他作品做相互的比較,也因此這並不會讓人產生這種矛盾,因為閱覽時大家會理解那時您的觀影體驗跟想法。但您在《血觀音》的評論上用了許多其他的作品來凸顯《血觀音》的不足,這部分就如上所說會讓閱覽者產生認知落差,如果像我這種看過的人可能就會明白那是觀影的喜好跟習慣,但沒看過的人確實很有可能會認為《血觀音》是部不值得觀賞的影片,我將您的影評給與我沒看過此片的朋友觀看後,我問他看了這影評你會想看這片嗎?他回我,他既然都說不好了,又是國片的,幹嘛要花時間看這種無聊的電影。
    而這樣的回應才是我為什麼想發這麼長的回覆的原因。

    好的回到您回覆我的部分。您開頭說的[更重要地其實是劇情。只有當電影的故事是吸引人的,是擁有足夠的情節張力的,才真的有可能徹底地把電影背後想講的、想說的傳遞給觀眾。]這點我很認同,但我認為《血觀音》劇情比起《攻敵必救》來得豐滿。
    《攻敵必救》是指「攻打敵人後顧之憂,前線之圍便能迎刃而解」,而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從頭到尾導演很好的演繹了這句話的用法,加之精湛的角色演技,所以它是部在觀影上很突出的作品,但劇情面對我來說卻很單薄。就如您說的[每一個情節都是為了雀絲坦的形象,為了議題正反兩方的膠著戰況服務],但雀絲坦的形象到底是什麼,她的花了這麼常的一部片在攻防,劇中雖然有很多她對事件的情感進程,但她這個人的形象,觀影後會對她的最後的行為感到一片茫然,無法很準確的說出她真實的想法,好像要成就這大業就只能這麼做,但雀絲坦到底是用什麼樣的想法下了這部棋,很多人都會頭上滿頭問號,或是下片後疑惑她0元接受這場戰爭是因為挑戰自我?所以不昔入獄??。很多人對她的處事準則摸不著頭緒,大家會驚艷她打擊對手的手段,卻不會去思考有關雀絲坦這個人的心裡變化,因而無法對這角色有深刻的帶入情緒,就算劇情種的某些情感進程(比方潔西卡,比方福特),也都十分輕描淡寫。但那是因為導演要表現的是兵法的手法演變,並非雀絲坦這個人物的演變。雀絲坦的形象是為了凸顯這個主題的衝突性,兩方的對壘也是因為這主題是行兵之法,所以文明的戰爭也可適用,而導演及編導也處理的十分好,但再如何精彩,也無法掩飾看完就很多人的感想不外乎"雀絲坦好厲害,最後的結局真想不到啊!"這類的,更有其他的想法,需要喜愛這片並多次觀看後才會察覺(這跟國情有關),而您談到她如黃藥師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時,您是否有抓住他的為何而為 為何而不為呢?當一件事擺在黃藥師身上時您可以大略知其行知其脾性,但崔絲坦?說真的我會充滿問號,大概會覺得怎樣都可能,因為這人物的角色太單薄刻劃不豐滿,所以我才會說她無關正邪,大概只關編劇希望她怎樣做會對劇情有進展而改變吧!(笑)
    《血觀音》的劇情相較與《攻敵必救》的單一劇情,它較多方面有三線,也因為要敘事的較多,因而無法較《攻敵必救》觀影的當下看得開心,覺得好看。「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是《血觀音》的創片母題,《血觀音》談的是情感的演變,《攻敵必救》談的是兵法的演變,兩者的着眼本就不太一樣,所以我才不認同拿《攻敵必救》來說
    《血觀音》劇情不好的部分。
    您提到的[幾乎所有的橋段都是在描繪棠夫人的這個局,結果整個局拍得非常平悶無聊、缺乏張力且相當混亂],這部分我與您着眼的不同,您在觀影時看重的是這個局,但我觀影時確實關注三人的情感變化。這部作品重點不是那個局,而是無愛這件事。這個局是牽引了三人的情感變化,棠夫人從守護並利用周旋的形象,轉化為看淡一切而身邊再無所愛的,最後苟延殘喘的形象。棠寧掙扎混沌到最後的死亡,她與棠夫人和棠真之間複雜矛盾的情感,是這角色故事的進程。棠真從一開始以為是局外被捲進來的無辜孩子,到最後也步上了無愛的人生。《血觀音》縮影了三個人的情感演變,雖然我完全認同它在處理上十分凌亂,但對我來說劇情卻比《攻敵必救》豐滿的多。
    您認為棠真墮落,成長為另一個棠夫人的過程卻是讓人覺得還蠻猝不及防的,但我卻沒有這種感覺,不知是否是感受度的關係。棠真本可以是局外人,但她為了她的慾望漸漸地也走向了棠夫人利用陷害她人的路數。因為她想要那個男人,所以也同樣囚禁了他,甚至故意讓林翩翩死亡,她身邊原有林翩翩的友情,棠夫人棠寧的親情,馬可的暗戀情懷。但到了片尾後她剩下了什麼,什麼都沒有。所以這不是呼應了它的主題「無愛的未來」的世界嗎?而劇種事件跟臺灣的某些重大事件的聯想度,臺灣大家都熟悉的政治貪腐操作,還有政治鬥爭等,也都是十分不錯,就像《攻敵必救》有些梗是需要國情才能馬上感覺出隱喻的,《血觀音》也有同樣的情況,但《血觀音》因為放了過多的元素在裡面,導致無法呈現出《攻敵必救》的戲劇張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但劇情我真的認為沒有好壞,而我只是比較喜歡《血觀音》的表現手法。
    棠真從只是個覺得寂寞需要愛的孩子,轉變為不信任一切的人,還有棠寧悲劇的結局,棠夫人諷刺的病床等,這部分至少劇情度我就覺得比《攻敵必救》精彩的多。但就像我說的您喜好的觀影習慣讓您看到導演設局的粗製濫造,但我的觀影習慣讓我共鳴三人在故事中產生的改變,這本就沒什麼優劣之分,但您卻比較它片用以評判《血觀音》的劇情比不上您認為的好片,我覺得有失偏頗。
    《獵殺星期一》就如您說的[通片高度聚焦在人口問題],所以它的中心是個議題,想要讓人去思考這個議題。但《血觀音》導演想想說話那個是情感問題,情感這種東西本來就無關對錯,人口問題可以大略分好或不好(如果遏止會像影片裡的隱喻,若不遏止可能如片頭的人口爆炸食物缺乏),但情感你當下能說她對還錯嗎?如果馬克結果接受了棠真那她的情感是否就會有所轉變呢,如果棠寧選擇自首是否會有所不同呢?情感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標準答案,且同樣的選擇永遠不會知道是真的人讓人不悔,還是回首千行淚才讓人著迷。所以我認為兩部作品無法用以比較的原因在此。《獵殺星期一》在開頭的點題,再到七人的刻劃,最後結局的鋪陳都有不錯的表現,因為它的中心是人口問題,所以大部分的時間只要努力殺人加製造懸疑就好,七角色的側寫其實很簡單,當大家認知喔姐妹死的死好慘時,最後的姐妹情感衝突對立才被觀影者能有所代入感,畢竟大部分人都有與親人衝突的時候,這可很容易產生共鳴。但我在看片時,前面死的好幾個我印象都好模糊,只知道又死了一個而已,甚至還要數一下指頭才知道剩幾個(笑)。《血觀音》然說主軸是人口問題,但我覺得更正確來說是生存問題,藉由跟每個人切身相關的生存問題,從而引導人們思考人口問題,這是導演高明之處。
    衝突因為是對立所以會有更強的火花,但在《血觀音》裡某種程度來說角色相對被動的去改變,衝突也是點到就過,這部分確實是有欠缺,但這我不會認為是《獵殺星期一》拿來對比《血觀音》的論調,如我之前說的"兩部片本身敘事的觀點本就不同,並無好與不好的分別,只是表現手法觀影者是否對胃而已"。我喜歡《獵殺星期一》的緊張氛圍,但同樣欣賞《血觀音》那最後無愛的冰冷世界所產生的戰慄。青菜蘿蔔他們都有它的愛好者,不該拿來相互比較。
    最後您說的《台北物語》這件事我並無太多想表達的,我很認同您說的《血觀音》確實塞入了太多元素,導致它無法如《台北物語》這般專心說一個故事的來得乾淨。但我並不會覺得《血觀音》您說的[甚至連最重要的人性泯滅都只能靠最後一場戲拉尾盤。] 它的人物在事件的演變上是有變化的,並非只單但的靠最後一場,至於我這部分的感想前面其實說滿多的了,這邊就不多說了。但對我來說《血觀音》前後呼應的不是菩薩觀音檔災,而是那句「救救她」,這句旁人聽來如此有愛而深情的話,結尾之時卻呼應的無愛的冰冷事實,對我來說那才是《血觀音》的長鏡頭。
    所以同樣的觀影您可以認為《血觀音》並非是部優良的作品,但我覺得它不該用其他作品比較後再去貶低。就像您認為《台北物語》有其意義,《血觀音》也同樣有它想認真傳達的事情,雖然導演確實是胃口太大了點(笑)。
    而最後我對之前評論後面說的部分像您致歉。每個人有對影片的偏好及感受度,您無法認同《血觀音》只是兩者頻率不適合,我想您是真心希望國片有更好的發展的。雖然我滿喜歡《血觀音》的場景設計,人物情感演進,還有某些臺灣人才懂的梗,這些讓我覺得劇情豐滿,前後呼應。但就像您說的,如果不是您一開始認知它是最佳影片的高期望,或許您就不會如此失望了吧!希望有天會看到你脫去這部分的前置想法後,再重新觀賞這部影片。
    最後再次感謝您的回覆,還有閱讀我這篇又更長的回覆,感謝您。

  9. 抱歉最後補註一下,我想說我並沒有認為《血觀音》是值得推薦所有人看的電影。如果不介意較為沉悶的劇情走向,肯燒個腦深思和發散情感走向及背後意涵,其實它是會有不錯的觀感體驗的。《血觀音》對於您說的影片確實有劣勢,但它同樣有它的優點和藝術本土性在。只是在看完影評後,覺得您太過貶抑此片,而又過分以其他作品來凸顯這件事有失公道,所以才想發回覆的,並無想為此片護航之意。

  10. Hi
    你的留言真的好用心,一看到就覺得壓力好大XD
    真的很感謝有像你這樣的讀者留言,不可否認除了觀影時著重的面向不同之外(因為一切的預告片和宣傳都讓我很在意這個局,而且我一直以來都比較喜歡謎底揭曉後環環相扣的破局橋段),在看完電影後發現《血觀音》沒有我預期的那麼好的時候,我確實是帶著一個比較替我自己更喜歡的其他國片抱不平的心態,而比較有你口中所謂貶抑、誇張化《血觀音》缺點的情況。
    真的非常感謝有像你這樣用心的讀者,才讓我發現在這篇文章中,我真的是還蠻不夠客觀的(雖然我最近比較忙,短期內應該也是不太可能再寫一篇血觀音XD),但以後遇到令人覺得有點失望的電影,我應該能夠更客觀以對,感謝你~

  11. 整部片讓我目不轉睛,我是喜歡的
    但是看完您的影評嚇了一跳
    好像不鼓勵人家看這部國片
    但我認為這部片應該被更多人看見

  12. 您好

    我補充一下
    您說
    我想我之所以淺,是因為這部電影沒有好看到讓我想要用比較深的角度去欣賞它

    我覺得不公平啊 XD

    充滿了台灣的色彩
    這麼美麗的電影希望您有空能再欣賞一次喔^^

    1. 這一點都不美,
      這是噁心。用非常平淡的鏡頭與台詞帶出背後噁心的事實。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給最後的評論:
      「柯佳嬿在簡簡單單的短短三幕中便展現神級演技」
      並沒有吧…
      情境不同,如果是他來演中間青澀的年少,
      定會做出過於浮誇的表現。看看開頭就知道了吧…

      還好最後就是只要帶出鐵石心腸,
      很好發揮。

      當初是要給情敵死,
      之後每次都急救不給他離去,
      可能樓主沒有親人是在一定要死卻不能死在那邊拖的經驗,
      死亡邊緣急救回來,折磨得不像個人樣
      就是棠真她媽媽 最後上船時跟她講的那句話
      「要活得像人樣」

      握住手,不給外婆死,每次都急救,
      (電影開頭,棠真接到急救通知,下令急救)
      是要觀眾自己去回想那句話:「我是為你好」
      而最後一幕,
      可以將這兩句外婆跟媽媽講的話
      還有外婆講的話,一併還給外婆。

      而且
      棠夫人泯滅人性的時刻竟然樓主認為 只有在棠真那裡…

      為什麼要買給棠寧性感衣服?
      為什麼棠寧棠真
      明明是母女卻被要求偽裝成姊妹?
      因為她是個棋子,需要得時候
      妳要去疏通營建署官僚
      ,妳要去勾引刑大隊長
      最後穿幫妳要去頂罪,
      妳的下半生要因為我犧牲,
      妳不為我犧牲,妳還是得死。

      比較不合理的地方應該是KTV那裏,
      從頭到尾沒有交代眼線怎麼佈,
      有多少資源可以盯營建署,縣長,院長夫人。

      只是敘事太過平凡,樓主可能沒有注意到。

    2. Hi,

      最近看了全聯的中元節廣告以後,其實我蠻有感觸的,在短短的廣告裡頭加入龐大的資訊量,我就覺得還蠻厲害的,但是假如整部電影通通都是在影射以前那些噁心的事情,其實這很難被說是一部普世價值認為「好」的電影(因為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看得很悶)。
      對於柯佳嬿的演技,我覺得演技的好壞是取決於飾演的角色,假如能將角色的形象建立的很立體,那就是演技好了,而柯佳嬿最後一幕的表現,確實是勝過棠真小時候那些很邪惡,但對我來說也欠缺戲劇張力,單單倚靠事後補述的成魔實錄。
      至於棠夫人泯滅人性的部分,我當然知道前面那些作為也都是她把女兒當成棋子的表現,可是我會期待那些情節能讓電影的佈局變得更精妙完美、更有戲劇張力,假如只是一層一層的堆砌出棠夫人的性格,那這樣的敘事手法對我來說是有一點太冗長的。
      最後關於我自己的生命體驗,那樣的事情我曾經經歷過,所以我覺得柯佳嬿最後的那幕真的是十足令人心寒,我覺得討論是好的,但當被討論的東西從電影變成別人的人生,可能還是要避免有先入為主的主觀想法。

      1. 回覆好快

        討論並沒有轉移,只是覺得
        不積極治療同意書
        被撕掉那一幕,

        在很多人生命裡,含著淚簽下放棄急救家屬同意書
        尤其對象有著很深的愛,
        相對很深的恨,撕掉同意書
        感觸很五味雜陳。

        電影超悶沒錯,極悶,就像「烈日長紅」那樣垃圾
        毫無娛樂性。
        但就國片來說,實為大進展。
        整個事件就是無聊冗長。
        換個導演可能拍得更看不下去。

        至於全聯廣告,個人覺得
        是把塵封的歷史,點燃觀眾好奇求知的引信
        而你去查詢時,它就成功深植人心了。
        極成功的廣告!

        我會看完你所有文章的。

      2. 恩恩撕同意書那幕確實是很震撼。
        對於台灣國片的發展,我覺得大家不知道是經費不足,還是比較獎季取向,很多的國內創作者都不傾向於去拍攝一些商業性質比較濃厚的作品。可是假如放眼鄰近的日、韓,其實他們很多的小成本電影一樣在結合自己的歷史或文化的同時,一樣能兼顧商業和娛樂性(例如去年南韓大鐘獎最佳導演的《朴烈》),不會說把電影拍得很高冷艱澀,真的是很希望台灣導演能多多嘗試國片的各種可能。
        (然後你要回覆我的上一個留言,才不會一直往內縮排XD)

  13. 這部片很好看呀~
    作者是酸葡萄吧,
    沒必要喔,
    挑刺的心態是….忌妒?(人性的弱點)

    1. Hi,

      每個人看電影的觀點不一樣,我自己就覺得劇情的流暢度是很重要的一環,顯然《血觀音》無法達到我心中的要求。你也可以分享看看你覺得這部片好看的點是什麼,大家多討論討論,然後是嫉妒才對。

  14. 我的意見∼
    藝術創作先講「意象」再有「形象」,此編劇用「官商勾結炒地皮」來包裹「民族情結」的內涵。

    這篇影評裡沒談到幾個編劇的暗喻,
    如:冠上「棠」姓的夫人,就是指那片「秋海棠」,也是泛指外省人的政商勢力。

    至於棠家母女說廣東話,還帶女兒去香港…,這裡就是現在台灣報紙最常提到的「有中資介入…」的背景。

    還有原住民青年要「服侍」日籍林夫人與台籍的女兒,那是影射原民歷史的悲歌,到末了才會出現那句台詞「…每個夫人都一樣」。
    至於緬甸來的段忠與段義兄弟,看姓名就是暗喻要「斷」開啦!
    暗喻絕不能相信的舊勢力,到頭來當利用價值消失是時,就是送掉自己活命的機會。

    古語說:「不死也脫層皮」,棠真沒上漁船逃走脫離棠夫人的掌心,到影片最後看到孤兒身份的棠真拖著「青花瓷義肢」的假腿,竟有些不良於行…,更是以「青花瓷」來暗喻中華舊文化身份的「牽絆」嗎?
    再回頭接上影片開頭時,說書老婦人一句台詞「救我、救我!」

    編劇似乎已展露出自己政治主張,以「台灣名義加入國際」的立場。

    網路上影評很多,不可能全部看完,在灰暗的劇情裡每個角色都沒有好下場。
    記得有個人說過「返回家鄉的原民青年最有希望…」

    對呀!編劇沒有給他一個漢人的姓氏,就是配合台灣現況,以原民的族名還給他平等的文化待遇。

    我認為並不需去要求編劇能銜接出「合理情節」。
    就像畫水墨,有些部分要「虛化」,霧裡看花才是水墨藝術的精神。

    1. Hi,

      抱歉有點晚回了,《血觀音》這部電影確實有很多的意象沒錯,但既然決定要把電影往「女人心機」的方向宣傳(我不相信宣傳的工作導演完全不知情),就必須得對抱持著這樣期待的觀眾負責。

      至於你提到的很多暗喻其實比許多介紹、推崇這部片的影評來得更詳細,也更讓人能感受到導演的種種設計,然而我覺得商業片和政治、意識型態的電影在宣傳操作上真的要好好拿捏,才不會像《血觀音》這樣賦予觀眾錯誤的期待。(其時也是種預告片文化的難解問題,片商當然希望自己的電影看起來好看、娛樂一些><)

  15. 應該是期望太高才會覺得失望,其實把它當成拍得比較精緻的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就會覺得還滿好看的。

    1. Hi,

      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的話期望也太低了吧XD
      (而且感覺這種系列的精華就是要拍得有點落漆)
      都得了最佳影片,還是要有點要求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